为小动物建通道,江夏多了一条串山连湖的绿色门户大道-每日观察

【来源:长江日报-长江网】

武汉正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,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这一理念深入到城市建设之中。6月9日,在江夏区山湖大道施工现场,长江日报记者看到,一条山水相依的绿色门户大道已现雏形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武汉市第一条为小动物修建生物通道的市政道路

生物通道效果图,山湖大道隐入山体之间。通讯员吴芷怡 供图

山湖大道北接黄家湖大道,南至横十四路,全长约12.4公里,双向8车道,项目串联沿线八分山、团结水库、沙港水库、红旗水库生态公园、龙王山等重要生态绿核,起点就在八分山脚下。

山湖大道效果图。通讯员吴芷怡 供图

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山湖大道(金龙大街-横十四路)项目负责人王斌强告诉记者,作为武汉南部海拔最高的“网红”山,八分山以日出日落的绝美风景和丰富的自然生态闻名,野猪群出没还上过新闻。“如何在修路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护生态,是我们设计考虑的首要问题。生物通道的概念在公路、铁路设计建造时用得比较多,青藏铁路有33个野生动物通道,山湖大道是武汉市第一条为小动物修建生物通道的市政道路。”

在山湖大道山林段八分山垭口,路基已基本贯通,未来两山之间将建隧道供车辆通过,隧道顶部就是上跨道路的生物通道。听起来有点像园博园的生态织补桥?王斌强说,织补桥主要满足游人、车辆穿梭园博园南北园区的交通需求,而山湖大道的生物通道专为鸟类、动物而设,“我们前期调查时看到过松鼠、兔子,农民说野猪经常下山偷庄稼。生物通道建成后,顶上覆土复绿,为山体之间生物的往返栖息提供廊道,保护生物之间的自然联系,也降低生物穿越对道路通行造成的危险。”

八分山生物通道段边坡支护格构正在施工。通讯员供图

除了这座上跨通道,八分山段还会建2、3处下穿道路的生物通道,王斌强非常细心,“我在农村长大,知道兔子喜欢低洼的地方,擦着墙走。这种下穿道路的管涵难免会积水,我们设计时抬高了动物步道,小动物经过时不用蹚水。”

山湖大道是条新路,王斌强表示,工程师在道路设计时优化竖向设计,减少填挖高度,结合生态修复,最大限度减少对山体的影响,沿线隙地内现有的鱼塘、藕池、沟渠和低洼地都尽量保留,充分利用建设海绵设施,实现雨水自然蓄存利用。

保障慢行

人行绿道直通八分山

路边隙地绿化同步施工,多种树木已开始栽种。记者李永刚 摄

除了道路设计,隙地景观绿化工程也是山湖大道设计中极重要的一环。大道生活区一带,施工正如火如荼进行,记者抬眼望去,桂花、朴树、樱花、银杏、樟树、三角枫、广玉兰……道路两侧的绿植丰富多样。王斌强介绍,“我们选用繁花、春花、新优植物品种,按照玉兰迎春、樱花舞春、紫荆熙春、海棠望春的时间序列,打造景观特色。设计时充分考虑慢行交通,未来,山湖大道的绿道和八分山的绿道顺畅联通,通过优化断面设计,保证连续、宽敞、舒适的慢行空间,引导市民绿色低碳出行。”

“智慧”路灯杆正在安装。记者李永刚 摄

一年前还是山村野地的山湖大道,开始有了城市气息。记者认出,道路两旁装上的多功能智慧灯杆,正是高新大道同款“玉兰灯”,可以想象未来这条路灯火通明、流光溢彩的样子。据介绍,这款智慧路灯不仅集智慧照明、环境监测、充电桩、运维管理等多种功能为一体,还预留了5G、车路协同等智慧设施接口。待未来相关条件成熟,依托综合杆布局路侧感知设施,植入智慧科技后,山湖大道可打造为江夏区第一条开放式车路协同、无人驾驶示范道路。

循环低碳理念贯穿设计全过程

工程技术人员在检查利用固体废弃物施工的路面基层。记者李永刚 摄

近年来,江夏区积极推动发展大健康产业,山湖大道建成后将是江夏区连通武汉市中心城区的主通道之一,极大提升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与中心城区的通行效率。靠近南部工业区的项目现场已基本建成水泥混凝土长寿命路面,“注意看,这里的路面是没有缝的。”武汉市政工程设计院道路专业工程师浦江云告诉记者,山湖大道南段沿线将分布生物医药、医疗器械、健康小镇、物流运输等多样化产业,“明年京东在产业园投建的项目就要开建了,货运交通量大,一定要注重道路全寿命周期设计,修‘扎实’的路。”因此,工业区5.6公里道路均采用连续配筋混凝土长寿命路面结构,“青化路采用这种长寿命路面后解决了‘屡修屡破’的难题,它初期修建费用高,但日常养护费用少,安全耐久实用,总体来说,更低碳环保。”

人行道铺设透水砖。记者李永刚 摄

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曹汉鸣蹲在路边,研究慢行道固体废弃物骨料水稳试验段的断面,这里也蕴含设计者的低碳理念。“以往做水稳层要购置坚硬合格的石料做骨料,我们用回收的建筑固废做再生骨料,减少石料的用量,经过多次试验,可以达到同等的强度和稳定性能。”

绿色环保的不仅是一块砖、一条路。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副总经理、总工程师周俊介绍,低碳已成为公司上下直至整个行业的重要科研方向,市政设计院作为国家科改示范企业,就建筑固废利用等绿色生态低碳环保技术做了大量研究。近年来,公司组织道路、交通、水环境、桥梁等各专业技术团队,做出多项绿色生态低碳的课题研究项目,并在各类市政工程设计中得以实践应用。

(长江日报记者王慧纯 通讯员吴芷怡)

【编辑:赵可】

声明: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。邮箱地址:jpbl@jp.jiupainews.com

关键词:

为你推荐

新股
市场
Copyright@  2015-2022 华南证券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粤ICP备18025786号-52   联系邮箱: 954 29 18 82 @qq.com